巴马当地美食联盟

满目生机展新颜 产业新风扑面来 —— 2018年全州农业结构调整暨产业扶贫现场推进会侧记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初夏时节,

黔东南大地绿意盎然,

孕育蓬勃生机。

  5月29日至30日,全州农业结构调整暨产业扶贫现场推进会召开。在州委书记桑维亮,州委副书记、州长罗强,州委副书记、凯里市委书记杨昌鹏的率领下,与会人员分成四个小组,深入我州16个县市的农业基地和企业一线,就我州农业结构调整及产业扶贫工作情况开展现场观摩考察。

  每到一处,观摩代表都认真听、仔细看、详细问,深入了解我州在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扶贫等方面取得的好经验、好做法,感受到我州发展中焕发的蓬勃生机和无限活力。

一减四增——“调”出新气象

天柱县渡马湾场蔬菜示范园区

       来到天柱县渡马湾场蔬菜示范园区时,天空下起了小雨,道路两旁的番茄长势正好,每一个果实都在自由地吮吸着水分,积蓄力量,放肆生长。

  今年,天柱县以“一减四增”为抓手,大力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先后引进紫甘蓝、上海青等名优蔬菜新品种。在百姓最熟悉的土地上,通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将土地利用价值最大化,调出了新气象。

岑巩县思旸镇岑峰村

       成片的葡萄园、水稻种植和茶叶基地吸引了观摩代表的注意。

  近年来,岑峰村以“一减四增”为契机,大力发展精品水果、稻田养鱼、茶叶、中药材等产业,积极打造复合型农业产业园。

  “覆盖面特别广,带动的贫困户很多。”在仔细了解岑峰村产业发展情况后,从江县工信和商务局局长梁友贤点评道。

龙泉镇马鞍村精品水果基地

  夏日丹寨,葡萄甜美。在龙泉镇马鞍村精品水果基地,进入丰产期的300亩葡萄,正散发出诱人的芳香。该基地2018年预计收入可达345万元,带动周边农户近3600人次务工。贫困户通过“葡萄产业分红+务工+土地流转”三项收入,将全部实现脱贫目标。


台江县台盘巴拉芳华生态园区

  大棚里一片碧绿,瓜藤缠绕,果实满枝。刚采摘下来的黄瓜、西红柿、虎皮椒等新农产品陈列桌上,供观摩代表品鉴。

  “一减四增”是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的重要举措。抢抓机遇,主动作为,及时调整产业结构,指日可待。如何抓?如何调?观摩代表在参观一个个农业产业项目后陷入了思考。

  “‘一减四增’不仅仅是减少玉米种植,改种蔬菜、精品水果、中药材这么简单。我们要加强合理规划引导,帮助农户与合作社、龙头企业联结合作,为农户作好跟踪服务,解决好市场终端的困难。”副州长陈应勇在观摩中说。

产业扶贫——“联”出新生活

  打赢脱贫攻坚战,产业扶贫是一篇难做的大文章,关键在于构建紧密多元的利益联结机制,打造脱贫共同体。

  每到一处,观摩代表都认真看展板、听介绍,深入了解产业经营销售、利益联结、贫困户带动等情况。


三穗县县龙头沟三穗鸭养殖基地

  面对成千上万只鸭子和令人惊叹的产量,观摩代表纷纷向基地负责人提问,“如何带动贫困户发展?”

  “繁忙时节,公司会聘请村民到养殖场务工,让贫困户拿到薪金,每户年纯收入可达2.88万元。此外,公司共覆盖贫困户85户,每年按扶贫专项资金投入的10%固定分红。”基地负责人解答道。

施秉县牛大场镇中药材示范基地

  不管是“政府+公司+合作社+大户+贫困户”,还是“党建+社建”,当前各地都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手段,通过建立利益联结机制保障贫困户如期脱贫奔小康。

  “将财政扶贫基金和贫困户的利益通过多种形式联结起来,对持续脱贫增收能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州财政局局长徐锡南在施秉县牛大场镇中药材示范基地点评道。

从江粤黔香猪集团

  各式各样造型别致的香猪“别墅”让观摩队伍一度“停滞不前”。

  今年,粤黔集团按照“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实行订单养殖,目前已与16家香猪专业合作社签订了订单合同,订单养殖户达到2000户以上,订单养殖育肥猪10万头,户均增收1.5万元以上,辐射带动整个月亮山地区农户发展香猪产业。

  一路走下来,看到镇远县清溪镇铺田村1500余亩的玫瑰花种植基地、涌溪乡1万余亩的山地生态烟叶示范带、黄平县一碗水乡5000余亩的高标准中药材产业园区……观摩代表纷纷对农业产业发展的标准化、规模化、组织化点赞。

在观摩中,桑维亮指出:

“产业发展成效较好,要比照先进,借鉴学习,把带动贫困群众的工作做深,把产品经营销售工作做精,推动产业上规模、上水平,更好带动农户主动参与、分享红利。要进一步健全利益联结机制,让产业与贫困户联结得更紧、更实,更好发挥产业促进增收、带动脱贫的关键作用。”

看到众多农业产业形成规模,罗强点评道:

“在这一轮产业革命中,我们要找准市场,找准项目。选准产业后,要孜孜以求,这样才能把规模做出来,把名气做出来,把老百姓培训出来,才能真正带动老百姓脱贫致富。”

  一个个生机盎然的园区基地,一幢幢美轮美奂的玻璃大棚,一个个精准脱贫的产业项目,都在生动展示着黔东南正以追风赶月的新姿态,全力以赴投入到脱贫攻坚主战场,彰显着黔东南不断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决心和信心。观摩代表纷纷表示,要把各地的新思路新方法带回去,把好经验好做法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推动黔东南农业产业发展,惠及更多的老百姓,真正实现百姓富、生态美。

来源:黔东南微报

本报记者 魏丽萍 王佳丽 李凯 杨光洪 部分图片源于本报记者 冉勇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