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好民族传统文化树
才能引得凤凰来栖居
——湖南卫视拍摄《春节的味道—云南壮族》侧记
1月5日,带着欣喜和对石别村的好奇,我与湖南卫视《春节的味道——云南壮族》剧组一起乘车前往位于清水江河畔的石别村拍摄。在与剧组人员的交谈组详细了解到拍摄的内容主要是反映四代同堂一家热热闹闹过大年的节目。对于已到中年的我对过年早已经没有了小时候的向往,但是,对于要拍摄的石别村和壮族地方群众原滋原味过年的情景对我来说倒是有不小的吸引力。车辆一路奔驰在山间,良好的植被和河谷风光不断吸引着我的眼球,也许是天气因素,虽然太阳已经出来,但是一路上全是云雾缭绕,坐在车子上面的我们就好像骑着一匹骏马在天空中奔驰一样,有似神仙般,这也让出来到丘北工作的我感受到丘北“云上水乡”的魅力。
说笑当中,还没来得及记清楚沿途的美景及村庄就已经到目的地。石别村,依山傍水,全村几乎保留了壮族最为原始建筑风格。蜿蜒的清水江从村子脚下流过,证明这“壮族住水头”这一居住的地域特色。行走在村内,一栋栋杆栏民居以其斑驳的痕迹似乎述说着其悠久的历史的别具的民族风格。石别杆栏式民居依山傍水,建筑用材硕大,层次感强。间架分上中下三层,“人居其中,畜居其下”,上层储粮。中层木板横向从前檐金柱分隔为卧室、堂屋。堂屋置神龛供奉神位和祖宗牌位,堂屋是家人活动,待客的聚集中心;堂屋中的另一端设火塘做饭。由于保护较好,石别村被列入了第二批国家级的传统村落名录。
由于工作的因素,我也到过许多传统的壮族村寨,处于对杆栏民居的了解,顾不上卸下身上的行装就一头扎进村子当中徜徉。虽然是第一次来这个村子,但又感觉不是那么陌生。古朴的建筑成为我手中相机的焦点,不断的按下快门记录下每一处的风景。“哪里来?”“到我家吃饭”……没有当地人向导,但是走在村内的小路上遇到的每一位群众都是那样的淳朴、那样的热心,让自己似乎忘记是第一次来、是外乡人,更让来自农村和长期在基层工作我回味到了乡愁。
是的,乡愁不仅是美景,更是自然流露出的那份纯真的情感,亦是那逐渐被年青一代淡化的传统习俗。
在村内溜达一圈后,回到节目组拍摄的地点与大家汇合。相关工作已经准备就绪,开始拍摄起年夜饭所需的各种食材及其过程。剧组人员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也让我感慨许多,我们在电视画面上看到的高质量的镜头,短短几秒也需要幕后人付出常人很难理解的能力和汗水。
时值下午,正当大家都感到疲惫的时候,村民们已经为我们准备了“晌午”。我们随行的忠哥和海哥也按耐不住寂寞加入到制作“晌午”的过程。换好行装后,待一切就绪,二人便开始用准好的木棍舂起粑粑。这一传统的方式也让围观的人群不断按动着手中的手机不停地刷着朋友圈。粑粑是用糯米为食材,刚开始几下倒还好舂,但是几个回合下来,虽是年青力壮的汉子已经大汉淋漓,为了大家能品尝,也是辛苦的两位哥哥。粑粑舂好后,裹上当地的“苏子”,中间再包上事先准备好的“老鼠豆”,一口咬在嘴里,那一刻,让人不由得想起小时候的味道……
经过一天的准备,“年夜饭”相继上菜。壮乡烤香猪、七色花糯饭、清水江河鲜鱼、鸿运土鸡蛋、竹筒石斛鸡……满满一桌子富有民族味道的饭菜成为了剧组拍摄的道具,四代同堂享用的过程成为剧组拍摄的重点。虽然是拍摄,但是过程保留着古老的传统习俗,记录着的是每个人心中的那顿“年夜饭”。
婚庆习俗反映的是一个地方的文化特色,在此次节目的拍摄中,不仅有丘北县乡村的旖旎自然风光,更有丘北县乡村浓郁的民族文化。
1月6日一大早,车辆行驶在乡村公路上,太阳羞涩地拨开云朵,就像新娘子掀开红盖头。
这一天拍摄的内容主要是壮族传统的婚庆习俗。作为汉族的我没有参加过原滋原味的壮族婚礼,尽管身上还带昨日的疲惫,但是“婚庆与汉族有什么不同”的问题早就让我忘记了一切。
拍摄的地点是位于官寨乡的大矣勒村,大矣勒的村民对于拍摄不在陌生,去年上映的《童话先生》就是在该村拍摄的,也正是因为如此,该村成为远近闻名的“童话村”。
在村子的文化广场上聚集起百余名群众,年长的八九十岁,年幼的两三岁,不论男女早已准备好平时过节才舍得穿的盛装。
演出开始,全村老少参与到接亲的表演当中,紧接着就是竹竿舞。在表演过程中到处乱窜的我发现了一个看似熟悉又没有见过的东西,正当疑惑的时候身边有群众主动介绍,这就是我们的鸡毛毽。毽子基座是用茅草编织,在上面插上五根公鸡毛,就成了鸡毛毽。“看到这个道具让我想起了小时候”,身边的一位大姐激动地说。不一会,新娘新郎表演起打鸡毛毽,参与或不参与的人群都随着欢声笑语仿佛在回味着童年的趣事。
接下来表演的是到“新娘子”家接亲,除了其他的热闹外,比较特殊的是所有到新娘子接亲的人员全部被抹上“红脸”,就连拍照的大哥也没有幸免。问其原因,长者说是表示一种祝福,祝愿大家红红火火、吉祥如意。
一系列仪式相继开展,“新人”行礼后,在场的长者把一个板凳放在“新人”背上,举行背板凳,好奇的我又问其原因,长者说背板凳就像背小孩子一样,预祝“新人”早生贵子。
长桌宴、对情歌、水车旁唱呗标、录制省级非遗项目—壮族水竹花伞……虽然是拍节目,但全村切比以往显得热闹。
三天的拍摄,让刚从外乡到丘北工作的我收获满满,感受颇深。
文化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的精神支柱。在庆祝中国成立95周年大会的讲话上,,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其语境更为庄严,观点更为鲜明,态度更为坚决,传递出这既是文化理念又是指导思想。文化自信于是成为继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之后,。
作为丘北来说,普者黑已经成为一张亮丽的名片,但是如何实现陈豪书记“把普者黑打造成为国际著名的旅游目的地和云南省旅游文化产业转型升级的示范区。”的定位,在党的十九大论述当中“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加强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其实已经给出了答案。独特的自然山水资源加上多情的民族文化特色已经成为来普者黑旅游和相中普者黑拍摄的主要因素。我相信,民族文化“十三五”期间将迎来发展的春天,我们只有种好民族传统文化树,才能引得凤凰来栖居。
联系我们
编稿:汪发铭
编辑:项林发
审核:王伟忠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