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您觉得这篇文章很棒,请分享在朋友圈吧!
免责申明:本空间所有资料都来源于网络收集,以供给大家学习、交流为目的,请诸位在阅读完毕后,尽快删除,尊重、支持资料原作者,支持正版。若本微信服务平台所列资源侵犯了您的权益,请直接留言,本平台立刻删除!
日前,我国首例采用全基因组选择技术选育的特级种猪在温氏集团诞生,这对我国种猪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育种是畜牧业的制高点,也是我国畜牧业的薄弱环节,外来猪种占领我国万亿猪肉市场,我国种猪市场更处于“引种→维持→退化→再引种”的不良循环。国内生猪企业看到了我国猪种市场这一尴尬局面,开始各出奇招提高育种水平,突破“洋猪”引种“怪圈”。
中国企业出招突破“洋猪”引种“怪圈”
2012,猪肉年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半壁江山,同时我国又是猪品种资源大国。育种水平的低下使我国种猪质量一直停滞不前,种猪市场更处于“引种→维持→退化→再引种”的不良循环,外国养猪企业纷纷以种猪育种为突破口,大举进军中国生猪市场,中国企业各出奇招提高育种水平,突破我国种猪市场引种“怪圈”。
温氏发力种猪突破技术瓶颈
日前,温氏集团向新牧网透露在国家863重大专项支持下,通过3年多的技术攻关,我国首例采用全基因组选择技术选育的特级种公猪在广东温氏食品集团诞生。该项成果是我国在种猪育种技术上的重大突破,目前只有美国、丹麦等动物育种技术先进国家掌握了种猪全基因组选育技术。我国掌握该技术并成功应用于育种实践,对于加快种猪新品种培育,实现我国生猪种业的跨越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据了解,广东温氏集团于2012年10月成立广东温氏食品集团有限公司种猪分公司,标志着一个总规模达5000万头的大型种猪场诞生,将对中国种猪育种的短板进行有力的补充。
唐人神海外原种猪场拥自主产权
唐人神集团与美国华特希尔育种集团先后在河南、河北、广东合资成立了三家子公司养殖种猪。2012年5月,唐人神集团与美国华特希尔育种集团再次签约,双方共同投资3000万美元,在美国印第安纳州购地600亩,建设1200头母猪规模的原种猪场,成立美神国际(美国)种猪有限公司和美神国际(美国)育种基因研究中心,唐人神集团占51%的股份。此次签约标志着由唐人神集团控股、有中国知识产权、参与美国种猪体系血缘交换、中国第一个世界级海外原种猪场——美神国际(美国)种猪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雏鹰农牧生态猪占领高端市场
雏鹰农牧自2011年连续推出了大手笔的投资计划,其中河南三门峡、河南卫辉市项目分别达到40亿、20亿元,襄城和西藏香猪项目规模略小但也分别达到4.5亿元、3亿元。雏鹰农牧总投资超过70亿元,雏鹰农牧如此大手笔投资除了延伸生猪产业链外,更重要的一点是养殖本土生猪品种,占领高端猪肉消费市场。
大康牧业种猪起跑线上疾速
2011年,大康牧业就着手布局规模化的种猪养殖,共计投入资金1.16亿元进行并购,先后收购了怀化新康牧业、石门县盛旺达种猪场、澧县平安种猪场等17家生猪养殖企业。大康牧业2009年种猪39034头,2011年种猪56000头,大康牧业控制着种猪源头种猪数量迅速增长。
成立“生猪育种产业联盟”
2012年12月,全国400多家生猪育种及相关企业在湖南省株洲成立“生猪育种产业联盟”,以“公司+规模种猪场+现代服务体系”为模式。育种核心企业与规模种猪场建立战略联盟,形成资源互补、技术升级、联合育种、共同发展的格局,使中国种猪改良快速走出“引种—退化—再引种—再退化”的怪圈。
陈瑶生:主张引进建持续交换机制
“引种并不是越多越好”,陈瑶生认为,在现有的繁育体系中,引种时首先要对自己的群体进行评估,应当围绕主要的生产性能来进行评估。如果现有的群体完全不适合现有的体系,需要再建一个场完全换种,这是在对自己种猪群体很好的评估基础上做出的更好选择。但是,大部分情况下,引种可能只是对自身的种猪群体的一个补充,这时候就要慎重选择。“不是随大流去国外引种,或者听专家介绍去某地引种,实际上这些对我们都没有很好的帮助,因为专家并不了解你的实际情况,也并不了解你群体是什么问题。”
因此,陈瑶生建议加强计划性引种,做严密的、适度的种公、母猪或引入,有计划、少量的补充公猪,有后续系统规范的选育措施保证其效果的快速放大,不建议大规模的引种。对于目前越来越大规模的引种,陈瑶生表示,与其买1000多头公猪,不如买100、200头公猪,自己的公猪体系需要足够大,才能对引进的种猪进行归化,保证引种效果的快速放大。
到国外引种潜在的危险是最大的,因为很多因素不可控;如果把种猪资源定义为让猪场资源更加进一步丰富,在现有的环境体系里,最好是以作为主要的手段来完成引种工作。陈瑶生说,持续的公猪引进,并与自己种猪群体遗传相近的种猪群交换,对种猪群性能的保持和优化才是最重要的。因此,建议国内引种回来后,建立持续交换的机制,这样对大家都有好处,需要平衡血缘时,也不需要去国外引种了。
据了解,目前国内引种的公母性别比例低的约为1:5,高的约为1:12。对于引种的性别比例,陈瑶生认为这是一个两难的选择,应考虑实际需求和育种需求。从实际需求来说,1:30、1:50都可以,从育种角度考虑,理想的比例应该是1:3-1:5。
性能要求100实际只有60,你们还当它宝贝
对于目前火热的引种,国内的育种和保种却丝毫未见起色;而所谓的国外种猪冠军可能只是个是噱头。陈瑶生认为,在国外引种时,不能被冠军头衔迷惑,如果说冠军猪的后代是冠军,那猪的育种问题就不用现在来考虑了,几十年前就解决了,恰恰因为冠军猪的后代不一定是冠军。在满足性能指标要求的情况下,引种时一定要考虑的是平衡血缘,在有限的数量控制条件下尽量扩大遗传来源。
引进种猪时,猪场都想引进核心猪群的后代,但在选种猪时,对方往往把自己养的种猪和供你挑选的种猪分开。当你想要的种公猪性能要求是100,而实际的性能只有60,你还拿它当个宝贝,你怎么去超越?陈瑶生说。
引种作为一种商业行为,其不受行政控制,引种其实也不可怕,可怕的是引种以后没有后续的工作。为什么一些小国家的种猪在国内能够拥有自己的品牌,而我们一个巨大的产业不能够产生高端的种业?除了崇洋媚外之外,某种程度上还有它自身的特点。我们在国外引进的种猪,只要它还能站得起来还能够生,都不舍得淘汰,这对下游体系冲击很大。很多人抱着两三年后就能把引种的钱赚回来的心态,使得我们体系处于一种无所谓状态。陈瑶生表示,正是对育种事业的不关心,让我国种猪引种陷入引种-退化-再引种的怪圈。
如果有三五十家种猪企业加入国外的育种体系,选哪头猪、哪头猪配哪头猪都要依赖他们,毫无疑问我们会受国外种猪企业的控制,这是最令人担心的。陈瑶生说,也许通过这种方式国内种猪企业可以快速成长,但长期的控制对我们是致命的。
我们要将国外的体系过渡到我们自己的体系实现运营,有很多种方式。陈瑶生说,从国家的引导层面上来说,国家遗传评估系统可以得到充分利用,而区域性种猪育种联盟、高效的种猪共享平台和机制将会加速育种的发展。
陈瑶生建议,企业引种后一定要育种,不能把希望寄托在今年引了明年继续引。育种标准化应该贯彻到我们的工作中,包括育种方案标准化、流程的标准化、性能测定的标准化等。
刘小红:后备母猪培育七步走
后备母猪作为猪场的储备军,直接影响着未来猪场效益。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刘小红教授建议,后备母猪培育需分七步走。
第一,算需求。一个猪场到底需要多少数量的后备母猪,可以根据更替率、育种目标和淘汰率计算出来。以一家600头母猪的场,如果更替率为50%,则每年需要更新母猪600*50%=300头,每周为300/52=5.8,约为6头。
第二步,驯化。在理想状态下,后备母猪隔离从120-150天进行,在150-180天进行驯化。隔离2周,驯化4-6周,稳定3周,然后转入配种舍、配种。
第三步,设定条件。包括体重(125-145kg)、初情期的年龄(200-210日龄)、性成熟或生理年龄(用发情次数来定义,一般在第2或第3次发情时配种)和首次配种的年龄(210-230日龄)的设定。
第四步,最佳饲养环境。后备母猪舍的建立,要从空间和空气质量上保证后备母猪的需求。
第五步,饲喂。目标是210-230天达到125-145kg,每日增重500-600g,P2点膘厚16-18mm。配种前2-3周应进行优饲。
第六步,诱情。12月龄以上公猪是最好的诱情方法。每天与公猪直接接触10分钟以上。
第七步,培训员工。训练内容包括:记录、后备母猪管理等。
中国成各国种猪集结地本土品种濒临灭绝
在过去约30年的时间,中国养猪业全盘西化,这令本土生猪品种处于濒临灭绝的边缘。中国每年消费的猪肉已经超过5000万吨,决定猪肉品质的种猪全部依赖进口,在过去约30年的时间,中国养猪业全盘西化,这令本土生猪品种处于濒临灭绝的边缘。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潘玉春曾对媒体表示,中国每年要进口近2万头的种猪,国内养殖业需要的猪种主要靠引进。进口一头种猪均价在人民币2万元左右,北京市农科院研究员赵书广介绍,中国现在几乎是各国种猪的集结地,很多国家的种猪在中国市场都有一席之地,如美国、丹麦、英国等。国外种猪的繁育水平高于国内,以美国为例,平均每头母猪每年可以出栏生猪约20头,中国平均每头母猪只能年出栏生猪约14头;另外,引进国外种猪繁育出的生猪瘦肉率可以达到60%上下,中国本土生猪品种的瘦肉率只有40%左右。使用西式养殖方法生猪出栏的周期在150天左右,而本土生猪出栏往往要1年。
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中国的猪肉供应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赵书广说,这让国外种猪及养殖方式在中国市场得以大行其道。这导致中国100多个地方猪种中的85%的群体数量呈下降趋势,其中31个优质品种处于濒危状态和濒临灭绝状态。,以金额计算,规模达到1万亿元人民币左右。
1990年前后,中国每年人均猪肉的占有量约20公斤,根据今年5月美国农业部的预测报告,.5万吨,人均猪肉消费量约为40公斤,赵书广称引进国外种猪以及使用豆粕、玉米等精饲料养猪的方式,解决了国内猪肉供应的问题,数量问题得到了解决,但是质量问题开始显现。
西式养猪的高密度和精饲料让疫病控制难度加大,而瘦肉率高但是猪肉口味不符合中国消费者的需求。浙江青莲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许明曙称未来中国猪肉市场将呈现金字塔结构,以西式三元猪为主的生猪养殖和加工企业向市场提供大众化产品,满足一般消费者的需求;生鲜猪肉的高端市场将由产量较低和生产周期较长的本土生猪产品占据;而结合国外生猪和本土生猪各自优势的杂交生猪则可以在中端市场发力,本土生猪还有重振的机会。安徽农业大学教授张伟力称,西班牙黑猪每年产量控制在20万头,每斤价格超过1000元人民币,国内养殖业值得借鉴。
生猪品种被外国“混血”后再抢占中国市场
我国虽然畜禽品种资源丰富,由于缺乏保护观念,中国自己具有优良肉质地方品种没有充分利用与保存,许多品种资源都被外国人拿去做遗传材料,“混血”改良后再重新用来抢占中国市场。目前,在我国畜牧业生产中所使用的当家品种都是国外现代品种,我们每年都要花大量的外汇从国外引进畜禽良种,据不完全统计,这几年我国种猪引种耗费外汇超过1亿美元。一个突出的例子是“北京鸭”,虽然“北京烤鸭”早已名扬海外,但如今真正的“北京鸭”却已几乎绝迹,英国品种“樱桃谷”取而代之成为烤鸭原料。实际上该品种是英国利用北京鸭杂交后繁育出的新良种,后又重新被引种到国内。
快长型的畜禽品种早已国际化,且适合于资金、技术密集型的集约化经营,在这些品种上我们没有什么优势可言,我国大多数育种公司的繁育体系中顶端核心种畜禽资源长期依赖进口,对于种畜禽,我国都处于“引种→维持→退化→再引种”的恶性循环,许多引进品种都没有形成自己的体系,加入WTO后,许多外国种畜禽专业公司直接进入中国市场,国内种畜禽场面临的形式非常严峻。
而目前世界上少数经强度选育的高产专门化品种已成为畜牧生产的主要品种,这些高产专门化品种在大幅提高畜牧业产量和效果的同时,也由于连续定向选择,使得品种内、品种间的遗传变异越来越窄,最终导致选择极限,同时也面临更大的疫病风险(品种单一化后对某些易感疫病易在全球范围内传播),与此同时,人类对畜禽产品、种类和质量要求不断变化,这些单一化品种并不能满足这种需要,而我国许多地方畜禽品种不仅有繁殖力高、成熟早、肉质好、风味独特等优良特性,且具有较强的抗病能力和抗逆性,因此,我们只有利用自己的畜禽遗传资源宝库,发挥好这一资源的作用,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合理引入外国生猪品种严禁盲目滥用杂交
地方畜禽遗传资源受到破坏的原因是片面追求短期的经济利益而大量引入外国品种、滥用杂交、国内外营销市场对产品的误导。造成我国许多地方不顾实际盲目推广外国品种,有些地方甚至用行政手段强行推广。有些地区的领导,常常把中国的地方猪种说成“劣种”,并采取排斥、淘汰的手段加以消除,甚而当成一种经验加以宣传。例如江苏某区“改良猪种消灭黑猪提高养猪效益”为题发放文件,要求在其辖区内彻底消灭地方黑猪,大力引进外种猪,完全实现商品肉猪“洋三元”化。农户凡将黑种公猪淘汰后换成“长白”、“大约克”,“杜洛克”种公猪的,每淘汰一头黑种公猪补贴品种改良基金200元;反之,每饲养一头黑种公猪,征收品种改良基金200元。如此做法何愁中国地方品种不灭绝?这样下去最终的趋势是引入品种取代本国的优良地方品种,我国畜牧业发展越来越依赖外国。
正确对待地方品种的态度,应有计划的保管好、有计划的杂交利用好,而不是排斥,甚而消灭。合理应用引入品种,严禁盲目滥用杂交,更不允许盲目利用引入品种取代本国优良地方种存品种资源。
区别对待合理利用我国丰富多彩的畜禽品种资源
性状独特,产品有相对市场优势,唯没能形成生产规模的地方品种:要采用保护与开发相结合的原则,以开发带动保种,以保种促进开解发,使之达到规模化与产业化。在增加群体数量的同时,加强选种育种,不断提高原有品种资源的性能与产品品质。
这类优良品种要充分开发其独特性状,确定其市场定位,加强宣传其优点和特色,使之形成品牌。这方面在家禽上做的较好。清远乌鬃鹅肉味鲜美,是珠三角及港澳地区烹饪烧鹅的上乘原料,品质是其它杂交品种无法替代的。开展原种乌鬃鹅保种工作最早的保种场的博士鹅业(原清远县乌鬃鹅良种场)成功注册“雁之园”清远乌鬃鹅商标,并采用“公司+基地+农户” 方式养殖乌鬃鹅,收效特别明显。据了解,农户从中可以户均增收近万元,公司回收成鹅后进行20天的育肥,开始上市,产品供不应求。这样的方法使纯种品牌得到保护,而且还有利于推广纯种养殖,使纯种数量逐渐增多。再如福建以产蛋著称的金定鸭、具有药用和保健功效的连城白鸭已申请了原产地证明,已经在当地形成了一整条产业链,为当地人带来了滚滚财富。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些过去认识没有什么价值,甚至是缺点的性状有可能成为新的买点,为饲养着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如我国的小型猪,以前由于生长发育慢,个头小,除用于科学实验外被认为没有其它的饲养价值而逐渐被大型快长型猪替代,但随着宠物猪的出现与升温,这种小型猪的优势越来越为人们重视。目前市面上的宠物猪品种多为香猪,其价格相差悬殊,进口猪一般价格昂贵,主要来自日本、法国、泰国等地,价位在3000元左右。而国产香猪的价格则相对便宜很多,600元左右便可买得到。进口猪一般老百姓很难消费得起,于是几百元的国产香猪成了宠物猪市场的主力。
目前已开发利用的小型主要有香猪,藏猪,五指山猪和滇南小耳猪等。与其他猪相比它最大的优点就是外貌非常漂亮,短、小、矮、圆,非常可爱的。现在一头小型猪仔猪至少要卖五百块以上吧。广西壮族自治区巴马县是中国香猪的主要产地,巴马香猪是一个具有稳定的遗传基因、而且品质优良,珍贵稀有的地方小型猪种,现在已经发展到年产25万头左右,但目前市场供应还是不足。饲养小型猪已成为当地的主要经济增长点,也是当地农民致富主要产业。
这些优良品种大量开发之前必须先完成种群保护,没保护就开发是非常危险的事。河田鸡市场受到的狂热追捧而几乎灭绝就是一例。当时河田鸡的保种选育还未全面展开,当地就成立了开发公司进行开发和宣传,导致假河田鸡充斥市场。更可怕的是,当地有些群众也加入出售种鸡的行列,一时间纯种河田鸡数量急降。这次风波之后,当地动用了大量人力物力寻找纯种河田鸡,最后才在周边县的深山老林里收集到了一些,保住了这个品种。
对某些性状需改进的品种:应在基本上保护原种的前提下,利用有限制的杂交,建立杂交繁育体系、生产二元或三元杂交商品畜禽,或建立以地方品种为主的配套系,但不允许将杂交商品畜禽品种,引进纯种繁育体系。
我国地方畜禽品种与外国品种相比,虽然具有一些独特的优点,但缺点也是明显的,如生长较慢,单位增重消耗饲料较多,产量低等。可以适当导入外血对其不良性状进行改进,进行杂交制种,可直接用引进品种进行二元杂交,也可进一步进行三元、四元杂交。对地方品种在猪上应用的比较成功,我国许多地方优良品种作母本与引进的瘦肉型品种杂交,生产商品瘦肉型猪,效果较好,国内外大量的实验证明,发展这种杂种猪,既符合市场需要, 又充分利用了本地猪种资源。这种养猪模式的综合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均优于三洋杂交。
培育中国特色的生猪品种步入国际市场
中国不能老成为外国的种畜禽大市场,要地方利用地方品种优良特性培育附合新育种目标的品种(系)要使我国种畜禽逐步进入国际市场。以猪为例,培育新猪种已成为发展养猪业的迫切需要。如苏太猪的培育,已充分说明了新品种的巨大作用。据测算,用新品种替代现有的二元母猪。按120万头母猪计算,每年可减少投入节省母猪培育成本6000万元,养猪效益将大幅度增加。在鸡上由于我国地方优质鸡的开发利用,并形成了自己的品系,近年引进鸡种有逐年下降的趋势。
近几年来,我国一些省市已经或正在培育这一类新品系,如荣昌猪瘦肉型品系(75%,指含地方猪种血统比例。下同);苏太猪(50%);苏钟猪(50%);嘉兴黑猪瘦肉型新品系(37 5%);四川白猪Ⅰ系(37 5%);湘白Ⅲ系(27%~75%);中畜Ⅰ系(25%)等。我们正在培育的上海市的申农Ⅰ号(25%);江苏省的新淮猪瘦肉系(25%)等也属这一类型。这些猪的生长速度和胴瘦率等虽不及“洋三元”猪,但在繁殖性能与肉质上明显优于“洋三元”猪,定会受到国内外市场欢迎。,其繁殖力高、耐粗饲性能好、肉质优良、适应性抗病力强,即适合于适度集约化的规模养猪,也广大农村的农户小型养猪,完全附合未来猪育种目标,有可以想见的市场前景。
长期以来我国存在着一个尴尬的现象,企业引种养殖能赚钱,培育养殖不赚钱,这导致了我国育种水平一直停滞不前。企业只顾眼前利益,而忽略长久的规划,再高的业绩也只是昙花一现,把追求短期利益最大化作为底线,最终只会导致我国畜牧业发展受制于人。我国具有丰富的生猪品种遗传资源,只要公平分配科研资源、企业开展联合育种,提高育种水平,培育出高产、优质、低成本受我国市场欢迎的生猪品种,才能使我国生猪业获得更好的发展。(资料来源:新牧网)
!
添加方式:
1)直接用手机扫一扫二维码,!
:pig_china,关注即可。
3)打开手机微信软件,点击右上角“+”,选择“添加朋友”,然后“查找公共号”,,,选择“关注”即可!
,喜欢这篇文章吗?那就转发吧!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