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马当地美食联盟

中药煎煮方法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中药的煎煮方法之简而易懂请看下图

中药的煎煮方法之详细方法


煎煮器皿

     煎药最好的器具是砂锅。砂锅属于陶器,陶器具有导热均匀,化学性质稳定,不易与药物成分发生化学变化,并有保暖的特点,是煎煮中药的最佳选择。若无陶器,可用白色的搪瓷器皿和铝锅代替。但切忌用铜、铁、锡等制成的器具。

煎前浸润

      煎前浸泡时间以 30~60分钟为宜,以种子、果实、根为主的药浸泡时间60分钟。夏天气温高,可以浸泡时间短些;反之冬天可以长些。浸泡用水,以常温或温水 (25℃~50℃)为宜,切忌用沸水。

中药煎煮之前一般不需要清洗

  中草药大都是生药,在出售之前一般都进行了加工炮制,煎煮之前一般没有必要淘洗。如果的确觉得草药有些脏,可在浸泡前迅速用水漂洗一下,切勿浸泡冲洗,以防易溶于水的有效成分大量丢失,从而影响中药疗效。

入药方法

  一般药物可以同时入煎,但部分药物因其性质、性能及临床用途不同,所需煎煮时间不同。有的还需作特殊处理,甚至同一药物因煎煮时间不同,其性能与临床应用也存在差异。所以,煎制汤剂还应讲究人药方法。

  • 先煎:先煎的目的是为了增加药物的溶解度,降低药物的毒性,充分发挥疗效。以下三种情况需要先煎。

    ①矿石类:贝壳类、角甲类药物,因质地坚硬,有效成分不易煎出,必须先煎。如生石膏、寒水石、赤石脂、灵磁石、代赭石、海浮石、礞石、自然铜、牡蛎、石决明、珍珠母、海蛤壳、瓦楞子、龟板、鳖甲、穿山甲、龙骨、龙齿、鳖甲、水牛角等等,可打碎先煎30分钟。

    ②有毒的药物:如乌头、附子、商陆等等,要先煎1~2小时,先煎、久煎能达到减毒或去毒的目的。

    ③某些植物药:如天竺黄、火麻仁、石斛、只有先煎才有效。

  • 易后下药物

  • ①气味芳香,含挥发油多的药物,如薄荷、藿香、木香、豆蔻、砂仁、草豆蔻、檀香、降香、沉香、青蒿、细辛等等均应后下,一般在中药汤剂煎好前5~10分入药即可。

    ②不宜久煎的药物,如钩藤、杏仁、大黄、番泻叶等应后下。

  • 包煎:将某种药用纱布包起来,再和其他药一起煎。车前子、葶苈子、青葙子、蒲黄、青黛、海金沙、灶心土、旋覆花、枇杷叶等

  • 另煎:一些名贵中药如人参、西洋参、虫草、鹿茸等宜单煎或研细冲服,否则易造成浪费。

  • 烊化:胶质药物如鹿角胶、阿胶等,需要另放入容器内隔水炖化,或以少量水煮化,再兑入其他药物同服。

  • 煎汤代水 一般体积庞大吸水量较大的药物如丝瓜络、灶心土、金钱草、糯稻根等先宜与水煎煮,将所得的药汁去滓后再煎他药。

  • 溶化 如芒硝、玄明粉等亦可溶化冲入汤剂中应用。

  • 生汁兑入 如鲜生地汁、生藕节、梨汁、韭菜汁、姜汁、白茅根汁、竹沥等,不宜入煎可兑入煮好的汤剂中服用。

  • 合药冲服 某些贵重的药物有效成分不在水中溶解的或加热后某些有效成分易分解的药物,如人参粉、牛黄粉、羚羊粉、三七粉、麝香粉、全蝎粉、肉桂粉、甘遂粉等,将药末合于已煎好的煎剂中搅拌后服。


煎煮用水

  以新鲜清洁的自来水、河水、湖水、泉水为宜。经反复煮沸或放置于热水瓶中较久的水,也不能作为煎药用水。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立春雨水宜煎发散及补中益气药”、“腊雪化水宜煎伤寒火喝之药”、“长流水煮药最验”、“井泉水宜煎补阴及一切痰火气血药”等等。

煎水用量

   科学化加水量:第一煎加水量=方中各药物总量(克)+150毫升+服用量(成人服用量为150~300毫升)。 第二煎加水量:服用量+200毫升。一般用水量为将草木药加压后,液面没过饮片两横指(约2厘米)为宜。其中,芳香易挥发及质地疏松的药物,可以只淹没药物为度;质地坚硬黏稠需久煎的药物,加水量可略多一些。

火候与时间

  一般在未沸时用大火(武火),沸后用小火保持微沸状态 (文火),以免药汁溢出或过快熬干以免药汁溢出或过快熬干。煎煮时间应根据药物性质而定,解表药第一煎煮沸后10~15分钟,第二煎煮沸后5~10分钟;滋补药第一煎煮沸后40~60分钟,第二煎煮沸后30~40分钟;其他类药物,第一煎煮沸后20~30分钟,第二煎煮沸后15~25分钟。有先煎药需先煎10~30分钟,后下药应在最后5~10分钟入锅。

煎煮次数

  一般来说,一剂药可煎三次,最少应煎两次。因为煎药时药物有效成分首先会溶解在进入药材组织的水液中,然后再扩散到药材外部的水液中。到药材内外溶液的浓度达到平衡时,因渗透压平衡,有效成分就不再溶出了。这时,只有将药液滤出,重新加水煎煮,有效成分才能继续溶出。为了充分利用药材,避免浪费,一剂药最好煎煮两次或三次。

绞渣取汁

  药液滤出后,应将药渣放人双层纱布中包好,待稍凉后,加压绞取药渣所吸附的药液,最后把药渣扔掉。实验表明,从绞取的药液中,可得到大量有效成分,约相当于原方剂量的1/3。尤其是一些遇高热药效降低,损失或不宜久煎的药物,药渣中所含有效成分比例更高。如此,则能增加中药的溶出率,提高疗效。

服药方法

  临床一般均为每日1剂,每剂分2或3服。病情急重的,可隔4小时左右服1次,昼夜不停,使药力持续。一般情况下,汤药多温服。对呕吐者宜小量频服。对丸、散等中药制剂,一般都用温开水吞服。有的需要多服长期服,则可煎汤代茶,不拘时服。疟疾患者,则需在疾病发作前2小时服。 对于胃肠道疾病,宜饭前服药。因为饭前胃中空虚,药物能较快进入小肠以保持较高浓度,这样可使药物不为食物所阻而充分、及时发挥药效。滋补药亦宜饭前服,以利消化吸收。对胃肠道有刺激的药物宜饭后服,饭后胃中存有较多食物,可减少药物的刺激。消食健胃药,宜食后及时服,以使药物与食物得以充分混合,最大地发挥药效。对于驱虫或泻下的中药,如番泻叶等宜空腹服。空腹时,胃及十二指肠均无食物,服药后可避免药物与食物混合,能迅速进入肠而奏效。其他如安神、镇静类中药,宜于睡前30分钟至1小时服用,才能及时发挥作用。

免责声明:

所有资源来源于网络

内容仅供参考与交流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