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马当地美食联盟

别被“药食同源”忽悠!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这么久没见,不知道有没有想我,实在是没时间啊,追课追了半天,这不刚有点时间,做一期分享给大家。

市场上充斥着许多“药食同源”的东西,有保健品,有单味药,都是打着“药食同源,绿色安全无害”的旗号,今天我就尝试来说一说,“药食同源”到底是怎么回事。

唐朝时期的《黄帝内经太素》一书中写道:“空腹食之为食物,患者食之为药物”,反映出“药食同源”的思想。

再看《中医大辞典》怎么说的医食同源:食疗的起源极早,一般认为,医药的起源与食疗的起源在时间上是一致的,故曰医食同源。原始人类在寻找食物的过程中,发现了有治疗作用的食物,可食也可药。同时,通过进一步的生活医疗实践,将一些食物营养价值不大,但治疗作用明显的分了出来,而成为专门用于治病的药。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药实源于食。

看到没,所谓“药食同源”是指药物与食物的起源时间上一致,但从发展过程来看,远古时代是同源的,后经几千年的发展,药食已经分化了。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规定的药食两用的中药名单84 种,这84 种中药,即可以作为食品用,也可以作为药品用,是进行食品或保健食品开发的重要原料。丁香、八角茴香、刀豆、小茴香、小蓟、山药、山楂、马齿苋、乌梢蛇、乌梅、木瓜、火麻仁、代代花、玉竹、甘草、白芷、白果、白扁豆、白扁豆花、龙眼肉( 桂圆)、决明子、百合、肉豆蔻、肉桂、余甘子、佛手、杏仁( 甜、苦)、沙棘、牡蛎、芡实、花椒、赤小豆、阿胶、鸡内金、麦芽、昆布、枣( 大枣、酸枣、黑枣)、罗汉果、郁李仁、金银花、青果、鱼腥草、姜( 生姜、干姜)、枳子、枸杞子、栀子、砂仁、胖大海、茯苓、香橼、香薷、桃仁、桑叶、桑椹、橘红、桔梗、益智仁、荷叶、莱菔子、莲子、高良姜、淡竹叶、淡豆豉、菊花、菊苣、黄芥子、黄精、紫苏、紫苏籽、葛根、黑芝麻、黑胡椒、槐米、槐花、蒲公英、蜂蜜、榧子、酸枣仁、鲜白茅根、鲜芦根、蝮蛇、橘皮、薄荷、薏苡仁、薤白、覆盆子、广藿香。

我按照中药学的分类方法将上面的药物进行一下分类,大家看一下(点开图片可放大):

PS:部分药书中没有记录,需要了解的话还烦请大家百度一下吧。

几乎所有的药物都在常用药里面,我们再看看,各种药的功用和使用禁忌:

又几乎所有的药物都有使用禁忌,而最上面的发散风寒和发散风热药本身就不能互相用错的,更何况每味药还有各自的使用禁忌。那么问题来了,这些“东西”究竟是用来做食物还是用来做药物呢?

我认为,若当药物来使用,提到功能主治,那就得按照中医理论来解释,还要涉及使用禁忌或者适宜人群;若当食物来介绍,就别宣传有治疗作用。要不然能治病,还和食物一样没有副作用,这种做法实在太流氓,不少卖保健品的人就是这样耍流氓的。

咱们来看一个某公司的产品:

主要成分有:山药,党参,茯苓,白扁豆,陈皮,砂仁,炒白术。

再来看一个成药:

主要成分有:人参,茯苓,炒白术,山药,白扁豆,莲子,薏苡仁,砂仁,桔梗,甘草。

相同的成分占了5个,党参换人参在临床上是可以的,生脉饮不就有人参方和党参方嘛。上面的成药就是参苓白术散,而《古今医鉴》上所载的参苓白术散比此方多了一味陈皮,所以请看,这个产品就来源于参苓白术散。所以功用可参照参苓白术散,有实证的时候比如便秘是不建议使用的。

“药食同源”不假,但是药和食是不能混淆的,人体健康的时候可以自我调节,人体生病的时候连食物都需要忌口,比如皮肤病、痛风等,那么这些需要忌口的食物就会成为“毒药”。所以各位朋友,身体有问题不要自行对症购买保健品用来治病,还需要去医院进行专业的诊疗,不然耽误病情,得不偿失。


同道合小伙伴 欢迎你的加入

长按关注

投稿请发邮箱12720328@qq.com,本人微信号12720328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