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马当地美食联盟

党的政策好 脱贫靠大家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4年前,丹巴县聂呷乡拖瓦村人平纯收入不足1000元;到2017年底,全村人平纯收入高达五六千元。在党的政策关怀下,在全村干群的努力下,拖瓦村一举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无论是产业发展还是基础设施建设都呈现出一派喜人景象。


易地搬迁后 开起小超市
       2月5日,记者走进海拔两三千米的拖瓦村,只见白雪皑皑,滴水成冰,家家户户都生着小火炉。


刚刚脱贫的拖瓦村二组农户满青正在新开的小超市清理货架。她高兴地说:“都是靠国家政策好啊,我才脱了贫!”


原来,满青的家安在山高坡陡之处,经多年居住,房子已成了危房。去年3月,满青享受国家易地搬迁安置政策,利用国家补助的8万元,自筹不到1000元,再利用拆掉危房后可利用的材料,6月底在山下公路沿线修起了一楼一底75平方米的新房。


“我7月1日搬进来的,拿一间房开起了小超市,每月纯利润三四百元。”满青说,“我买了四五十鸡苗,阿哥阿姐帮我喂,已经卖了2000多元了。同时,我还拿1万元产业扶持周转资金入股藏香猪专业合作社,根据协议,今后至少可分2000元。”


满青说:“另外我还有残疾人补贴和低保,基本能保证生活了。今后还是要靠自己,不能全靠国家。”


产业能兴旺 全靠干部带
      “全村73户,其中有18户贫困户。原来,全村人平1000元纯收入都不到。”拖瓦村村主任降初拉布说,“去年底,我村刚刚脱贫,人平纯收入达到了五六千元。”


 降初拉布介绍,发展产业是拖瓦村摘掉贫困帽的一大法宝。首先,去年4月,在第一书记的带领下,村上成立了藏香猪专业合作社养殖藏香猪,全村18户贫困户将18万元产业扶持周转金全部入股,合作社与贫困户签订协议,确保藏香猪出栏以后,每户有不低于2000元收益;二是大力发展地膜玉米和小麦等传统产业,去年全村发展了300多亩地膜玉米。“我们的地膜玉米产量高达1500斤,每亩利润可达1000元左右;小麦1亩700多斤,产值可达1400-1500元,成本就一点儿种子钱。”降初拉布说,“村上的农技员、第一书记带头帮农户推销这些产品,玉米由过去的大多数拿来喂猪到大多数变成了商品。”


去年,拖瓦村的农户养鸡的养鸡,养牛的养牛,通过村干部的大力宣传,商贩上门收购,土鸡可卖25元/斤,1头牛可卖几千元至万把元。


“现在,我们最想搞的是开发旅游。我们这里有跑马坪,每年农历五月都要举行赛马比赛、锅庄舞表演。”降初拉布说,“乡上已帮我们联系了一个旅游公司来考察。我们准备动员村民把自己的住房改造成客栈,今后吃‘旅游饭’。”


小小活动室 群众支持大
       去年,除产业发展而外,拖瓦村在帮扶部门的帮扶下,硬化了11公里联户路,修建了村活动室、村卫生室。


“过去,我们看病是去村医家里,很不方便。平时要活动活动,要到离村委会一公里的一个小坝子才能开展。”降初拉布说,“村活动室、村卫生室,选址在村子的中心,大家都很方便。”建村活动室和村卫生室涉及占贫困户降初格玛一块两亩的地,全村开大会商量。


降初格玛不讲任何报酬地让出了这块地。“我这两亩地,种玉米和麦子,一亩有3000多元收入。但我都70岁了,种不动了,不种就荒起了。”降初格玛说,“而且,我的孙女是学校的团支部书记,我过去也当过村副主任,我理应做出表率,应该把这块地贡献出来。”


村活动室、村卫生室于去年3月动工,9月竣工,健全的设施极大地方便了村民。降初格玛唯一得到的补偿是,在活动室中得到一席之地办起了便民的小超市。


去年底,拖瓦村喜摘贫困帽。这来自于党和国家的好政策,但是,光靠国家不行,还必须依靠自己的双手、必须依靠干部的引领、必须依靠群众的支持,才能脱贫而不返贫,才能致富奔小康。


 脱贫攻坚,离不了产业的发展,因此,基层干部既要想方设法、开拓思路为群众寻找致富产业,同时,又要四处出击,为群众辛辛苦苦种出养出的农产品积极推销,招徕买主,让产品变成商品变成真金白银。脱贫攻坚,离不了基础设施的兴建,涉及占地的问题,这就需要群众通情达理,舍小家、顾大家,否则,基础设施难兴,群众也难有人居生活环境的改善。

来源:四川农村日报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